安老服務

東華三院舉辦「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成效研究發佈會」2016
研究證實能有效改善認知障礙症患者生活質素

隨著香港老年人口增加及壽命延長,認知障礙症患者數目亦不斷上升,更衍生了照顧需求與問題。如何妥善及有規劃地為病患長者提供最適切的照顧服務,並同時減輕照顧者負擔,尤其值得關注。

東華三院早前(2016年1月22日)舉辦「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成效研究發佈會」,邀得日本「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創辦人小川真誠先生、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博士及黃大仙醫院顧問醫生繆家瑩醫生擔任講者,而高錕慈善基金會主席高黃美芸女士亦蒞臨致勉,並以照顧者身份分享心得。

自2011年10月起,東華三院從日本引入「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並於轄下8間長者服務單位推行療法。「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以運動為主要介入點,透過專門的器材,配合系統性的訓練程序,以改善患者的認知及心身機能為目標。療法深受長者及家人的歡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教授也是服務使用者之一。

為驗證「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對改善本港認知障礙症患者生活質素的成效,本院與香港大學周燕雯副教授合作進行成效評估研究。在過去18個月內,分別為160對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及其照顧者進行半年的追踪評估。患者被隨機分組,一半接受「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一半接受傳統治療,按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整體生活質素、身體機能、認知能力及情緒四個範疇進行分析及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組別的患者在全部測試當中都錄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包括:生活質素問卷(加2.2分)、認知功能測試(加0.1分)、抑鬱情緒指數(減1.5分)、手握力測試(加2.2磅)、平衡力測試(多3.98寸)及步行能力測試(快4.3秒);反觀傳統治療組別的患者只在生活質素問卷(加0.7分)、抑鬱情緒指數(減1分)及平衡力測試(多1寸)三個項目當中取得進步,而進步幅度亦比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組別的患者為低(詳見列表)。

數據證明,「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比傳統治療能更有效地改善及維持患有認知障礙症長者的心身狀況,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

<列表>治療組(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及對照組(傳統治療)的各項測試分數比較

接受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三個月的前後差異 接受傳統治療三個月的前後差異
分數改變 百分比 分數改變 百分比
整體生活質素 生活質素問卷 加2.2分 改善7% 加0.7分 改善2%
認知能力 認知功能測試 加0.1分 改善1% 減0.6分 轉差6%
情緒 抑鬱情緒指數 減1.5分 改善19% 減1分 改善13%
身體機能 手握力測試 加2.2磅 改善17% 減2.8磅 轉差22%
平衡力測試 多3.98寸 改善33% 多1寸 改善9%
步行能力測試 快4.3秒 改善11% 慢2秒 轉差5%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三院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292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27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3個教育服務單位及205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三院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並設立東華三院檔案中心,讓珍貴文化資產得以儲存。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453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處聯絡。


「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成效研究發佈會」2016
發佈會邀請了高錕慈善基金會主席高黃美芸女士(左四)致勉詞,並邀得「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創辦人小川真誠先生(右五)、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博士(右四)、黃大仙醫院復康醫療護理部顧問醫生繆家瑩醫生(右二)及照顧者倪先生(左五)分享。

「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成效研究發佈會」2016
高黃美芸女士及照顧者倪先生分享照顧經驗及家人對長者使用「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