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及家庭服務

東華三院芷若園被虐長者求助行為研究發佈暨
「建立關愛社區─多專業防治虐老」研討會
調查顯示 傳統文化因素帶來巨大的求助障礙

現今社會生活節奏急速,城市人每天為口奔馳,很容易不自覺的把工作上的怨氣帶回家中,甚至將不悅發洩在年老的一輩身上,令長者身心受到傷害。由於社會大眾對於被虐待長者的心理及服務需要缺乏認識,加上傳統心態令長者保護自己意識薄弱,便可能為他們造成求助障礙,從而令被虐之長者仍未能走出被虐的困窘。為進一步探討被虐長者的求助經驗,東華三院芷若園聯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於二零一一年至二零一三年期間作出有關的研究,並於十月十二日假香港大學舉行發佈會暨防治虐老研討會。

是次研討會邀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甄秋慧博士公佈研究結果,以及由毛錫強律師、北區醫院內科及社區外展服務副顧問梁浩然醫生、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秀群松柏社區服務中心單位主任萬雪芬女士、東華三院社會服務主任(青少年及家庭服務)王鳳儀女士及東華三院芷若園署理主任廖珮珊女士作專題分享。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探討影響香港被虐長者求助行為的因素,藉此為預防及介入虐待長者方面的計劃帶來新方向。是次研究共訪問了四十位曾接受東華三院芷若園短期住宿服務的求助者,其年齡界乎六十至八十一歲,男女比例約各佔一半。受訪者當中有四成表示自己曾處於長年的暴力關係,這些長期受暴力對待的長者當中,有超過九成曾經歷十年以上的伴侶虐待,而其中一名女士更在年青時受到丈夫虐待;年老後受到子女虐待。

不過,有五成半的受訪者否認自己的經歷是虐待事件;更有兩成三的受訪者表示傳統的文化因素如「血濃於水」、「面子問題」及「家醜不出外傳」等,對他們造成了巨大的求助障礙。而五成七的受訪者曾因為受虐程度變得愈來愈嚴重才作出求助,亦有五成八的受訪者指出,若他們知道身邊的長者受到虐待,他們亦不會作出任何協助。此外,有兩成三的受訪者表示社區網絡對其求助意欲有重要的影響性。值得注意的是,有一成受訪者提及前線專業人員忽視虐待長者案件,令他們減低求助意欲。

雖然長者受到不同程度的文化及其他因素影響求助意欲,但研究結果亦顯示大部分受訪者均對構成虐老的行為有高程度的認識,大部分受訪者皆能提供虐待長者行為的例子;有兩成三的受訪者更認識到跨代暴力及在同一家庭中有可能發生多種家庭暴力。

東華三院芷若園署理主任廖珮珊女士指出,為了幫助被虐長者走出困窘,應增加社會大眾對虐待長者的認識及預防方法,以增加長者及社會大眾對虐老問題及行為的意識,及早識別及協助有需要的長者尋求支援,同時亦建立一個敬老愛老的社區氣氛。此外,應強化前線專業人士對處理虐待長者問題的培訓,在處理相關之求助時,應考慮到求助者不同種類與形式的需要,以及主動接觸被虐長者,為他們提供適切的協助及關懷,並為他們作定期評估,以減少虐待情況再次發生的機會。

有關東華三院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264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27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1個教育服務單位及180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

有關芷若園

東華三院芷若園自二零零七年成立至今,一直致力為被虐長者、性暴力受害人、面對家庭暴力或其他家庭危機的個人或家庭,提供全面的危機介入及支援服務。其中支援被虐長者的服務,至今已服務超過二千人次,當中包括:二十四小時危機熱線、社會福利署非辦工時間的即時外展支援、短期住宿、續顧跟進、小組治療及社交活動等相關服務,協助他們走出創傷的陰霾並復原起來。

* 完 *

傳媒查詢:

東華三院企業傳訊處

黃慧珊女士

電話:(852) 2859 7482

電郵:bernice.wong@tungwah.org.hk

  東華三院芷若園被虐長者求助行為研究發佈暨「建立關愛社區─多專業防治虐老」研討會

東華三院芷若園於十月十二日舉行被虐長者求助行為研究發佈暨「建立關愛社區─多專業防治虐老」研討會。

  東華三院芷若園被虐長者求助行為研究發佈暨「建立關愛社區─多專業防治虐老」研討會

東華三院芷若園署理主任廖珮珊女士與大家分享「虐老危機介入工作」,並指出應增加長者及社會大眾對虐老問題及行為的意識,及早識別及協助有需要的長者尋求支援,以幫助被虐長者走出困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