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東華三院「奔向共融」香港賽馬會特殊馬拉松 研究成果發布 助智障人士顯著提升體能及肌力

(香港,2023年11月22日)東華三院「奔向共融」香港賽馬會特殊馬拉松自2011年起舉辦,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旨在鼓勵智障人士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為進一步提升智障人士的體能表現,特殊馬拉松於2021年委託東華學院進行名為「躍動人生智障人士運動推廣計劃」(計劃)的研究,通過其專業團隊為不同能力的智障人士制定合適的運動計劃,評估參與計劃後的成效,以推動他們積極參與體育運動,改善他們的健康及身體狀況。

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復康服務部及東華學院於今日(11月22日)舉行計劃研究發布會,出席嘉賓包括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主管婁振陽先生、東華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東華三院「奔向共融」香港賽馬會特殊馬拉松籌備委員會召集人蕭俊文先生、東華學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署理院長司徒佩玉教授、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部門高級經理(復康服務部)翁文智女士,以及參與計劃的服務使用者、受惠機構代表、東華學院物理治療學課程導師及學生。

東華學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署理院長司徒佩玉教授帶領團隊於2021年12月起開展研究計劃,為期2年。參加者共有180人,分為運動組及對照組,年齡介乎21歲至82歲,兩個組別平均年齡分別為45歲及49歲,來自東華三院及另外4間社福機構轄下16間智障人士宿舍或庇護工場。研究團隊針對運動組內不同活動能力程度的智障人士,分別制訂初階及高階運動訓練計劃,並製作運動教學影片,配合音樂及動畫提升參加者的專注力。團隊亦特別為有視障、記憶力弱及難以站立的智障人士設計一套可以坐著完成的運動。參加者在物理治療師及學生的指導下,進行每週2次、每次1小時,為期8週的運動訓練,以提升參加者的身體柔軟度、肌力、協調能力、平衡力及心肺功能為目標。

領導是次研究的司徒佩玉教授指出,智障人士普遍缺乏運動,導致肥胖及各種健康問題,體能水平亦低於同齡健全人士,身體機能較早出現退化,影響日常活動功能。研究團隊針對智障人士的身體機能限制,如肌肉乏力、姿勢不良及不穩、心肺功能較弱、協調能力較差等特點,以及難以集中、缺乏運動意欲的認知及行為問題,為他們度身訂造一系列難度適中、富趣味性的運動訓練,並特意在運動影片中加入多感官元素,運用音樂節奏、視聽提示讓參加者容易跟從,提升他們做運動的動機,建立有系統的運動習慣。

研究團隊分別於訓練計劃開始前後,為所有參加者進行體適能評估,量度腰圍、分析身體成份及其他體能指標。研究發現,相比無運動對照組,運動組的參加者經過8週的運動訓練後,腰圍減少了1厘米,骨骼肌重量顯著增加,而他們的體能表現亦有顯著改善:

  • 在 6 分鐘步行測試中,參加者的步行速度及步行距離分別增加近一成(9%),心肺功能及步行耐力有所提升
  • 30秒椅子坐立測試表現改善了百分之七(7%),下肢肌力及肌耐力顯著增強
  • 逾九成(91%)參加者平衡力得以維持或提升,近四成(39%)參加者可以完成10秒靜態平衡測試,反映平衡力顯著改善
研究團隊亦比較參加者在第一節及最後一節的運動表現,發現不同程度的參加者的步數及運動量均有所增加,反映參加者的運動參與度持續提升。經過8週運動後,參加初階訓練組、活動能力較低的智障人士,靜態心率顯著下降,反映運動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體能表現相對於高階訓練組有著更明顯的改善。

司徒佩玉教授建議智障人士服務機構,除了鼓勵服務使用者建立運動習慣外,亦應適當評估運動的效果,透過持續評估,按個別對象需要調節運動量及強度。為了讓參加者持續運動,研究團隊亦為140位院舍前線員工提供導師培訓,讓他們自行帶領智障人士進行運動及評估,使訓練得以延續。司徒教授補充,團隊亦建議將有關影片及導師培訓內容製作成教材套,供全港智障人士服務機構參考及使用,鼓勵更多智障人士透過運動提升身心健康。

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部門高級經理(復康服務部)翁文智女士表示:「隨著入住院舍的智障人士老齡化,培養運動習慣尤其重要,東華三院復康服務部一直致力關注智障人士在身心社靈的各方面需要,透過不同的介入層面及方法,提升智障人士的生活質素。期望透過是次研究計劃的導師培訓及教材套與業界共同推動智障人士參與運動。」

參與計劃的兩位東華三院復康中心的智障舍友分享了是次體驗。舍友永寧表示,透過持續參與每星期的運動,令他感受到由運動帶來的快樂,另一位舍友旭輝亦表示與舍友一起做運動感覺愉快,也能彼此提醒做運動的重要性。而一直陪伴舍友參與計劃的社工阿樂及阿麟均表示初時花了不少心思鼓勵及推動智障舍友積極參與運動,現在見證到運動帶給他們的快樂及提升了舍友的生活質素,均表示十分鼓舞。

參與計劃的東華學院物理治療學(榮譽)理學士二年級生何昱灝表示:「我很高興能夠參與這個研究計劃,讓我有機會帶領智障人士參與運動,並協助評估、收集及分析數據、參與拍攝短片等工作,也從中學習到如何與智障人士相處,以及嘗試代入他們的處境,先了解他們的身體機能限制,再作出相應調整,如簡單的向前伸展動作,我們便需要三至四位同學從旁協助才能完成。這個計劃讓我意識到要成為一位出色的物理治療師,同理心及耐性尤為重要。」

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主管婁振陽先生表示:「多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持續多年支持本院舉辦特殊馬拉松計劃,是次研究亦屬於特殊馬拉松計劃的其中一個主要項目。本院社會服務科一直支持及推動實證為本的服務,於轄下各個服務單位,為服務使用者提供全人成長及持續發展的優質服務,是次研究亦證明推動智障人士持續參與運動的重要性。」

東華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表示:「要構建一個關愛共融的社會,社福界、教育界與整體社區的支持及參與是不可或缺。透過這項研究計劃,學院的物理治療學師生與社福機構共同協作,推動智障人士培養運動習慣,同時促進智障人士及學生建立友誼,實踐關愛共融。」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逾百五年,東華三院在醫療、教育、社會、歷史文化保育及公共服務方面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東華三院服務範圍廣泛全面;現時轄下共有363個服務單位,分別有:5間醫院、42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60個教育服務單位、232個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復康及社會企業/創新的社會服務單位,2個肩負守護和保育本地歷史文化重任的服務單位,分別為東華三院文物館和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 24個提供殯儀、廟祀及義莊服務的公共服務單位,以及近年開展的2個過渡性房屋計劃和營運地理空間實驗室。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40 6351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科聯絡


圖一: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主管婁振陽先生(前排右三)、東華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前排左三)、東華學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署理院長司徒佩玉教授(前排右一)、東華三院復康服務部部門高級經理翁文智女士(前排右二)與參與此研究計劃的機構代表合照。

 
圖二: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主管婁振陽先生(前排右三)、東華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前排左三)、東華學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署理院長司徒佩玉教授(前排右一)、東華三院復康服務部部門高級經理翁文智女士(前排右二)與分享環節的嘉賓於台上拍照留念。


圖三:東華三院復康中心的兩位舍友永寧(左二)及旭輝(右三)與在場嘉賓分享參與是次計劃的感想。

 
圖四:一眾嘉賓與參加者合照。


圖五:圖為用作收集參加者運動數據之電子器材(包括手錶及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