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及家庭服務

東華及港大發佈香港人的消費模式及財務狀況研究
顯示過度消費患者易出現焦慮和抑鬱問題

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委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於二00七年八月至二00八年一月期間,以問卷方式向一千四百多位服務使用者、大學生和市民進行一項「香港人的消費模式及財務狀況」研究調查,並於八月十一日舉行新聞發佈會。

自二00二年開始,香港每年發出的破產令多達萬宗;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自二00三年起提供債務輔導服務以來,因過度消費而欠債的個案約佔整體個案17%;二十五歲以下因過度消費的求助者更高達40%。過度消費問題不單對求助者的財務造成極大的壓力,對他們的心理、家庭關係、社交,甚至前途等亦造成負面影響,部分求助人更出現精神問題或自殺的危機。因此,過度消費是值得各界深切關注的社會問題。

是次研究採用問卷方式,向一千四百八十九位服務使用者、大學生和市民進行調查,目的是分析市民的消費模式和習慣、信用咭使用情況,及相關的債務、心理和家庭關係等問題,並為過度消費問題提出合適建議。
研究發現當中6.7% (一百位)的受訪者可被界定為「過度消費問題患者」,他們的性別比例接近,男性佔40%,女性則佔60%,異於西方國家女性患者佔較高的比例的現象。研究將一百位患者列入「過度消費組」,並從餘下的總體受訪者中以隨機抽樣方法選出一百位受訪者為「非過度消費組」以作出配對。

負責研究的黃富強博士(現職澳洲墨爾本大學副教授)表示,多達九成的「過度消費組」有債務問題,當中約兩成的債項高達三十萬元或以上,他們傾向申請較高的借貸額或重覆借貸,每次消費額較高,多以信用咭進行交易。「過度消費組」對購物消費容易墮入思想陷阱,相信購物可帶來快樂和舒緩壓力。雖然他們明白過度消費對個人和人際關係會帶來負面影響,但仍難以控制對購物的渴求和衝動;此外與家人的溝通和關係較不理想。

「過度消費組」較「非過度消費組」出現高比率的心理和精神問題,其中以焦慮和抑鬱情緒最常見。研究亦顯示,心理問題較多出現於過度消費問題之後。「過度消費組」亦會同時出現其他成癮問題(12%)如網上成癮和賭博問題等。研究亦相信「過度消費組」因持續的消費行為而患上心理問題,而不是心理問題導致其過度消費。
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主任梁翠環指出,有過度消費問題者可能陷入很大的債務危機,她建議問題患者可減少使用信用卡,改以現金消費來減低購物誘因,但更徹底的方法是患者要認識過度消費的不良後果、跳出消費與享樂的思想陷阱,及早處理和治療有關問題。

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一直提供服務協助過度消費問題患者及其家庭解決債務和相關的心理家庭問題,包括財務輔導熱線(2548-0803)、債務個案輔導及治療小組等。

按此下載摘要 (英文版)